- 黄先宇;谭焱;张浩宇;杨远;
【目的】通过优化参数,确定改性赤泥吸附废水中的Mn(Ⅱ)的最优条件,为今后废水的治理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。【方法】采用高温对赤泥改性,研究改性赤泥对Mn(Ⅱ)的吸附性能和动力学特性,考察改性温度、溶液pH值、改性赤泥投加量、Mn(Ⅱ)初始浓度、吸附时间、吸附温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,并通过X射线衍射(XRD)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(FTIR)和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等表征方式分析改性赤泥去除Mn(Ⅱ)的机理。【结果】在800℃下改性赤泥,设定pH为8,投加量为5 g/L,初始浓度为50 mg/L,吸附温度维持在25℃,反应时间设定为2 h,可实现对Mn(Ⅱ)的100%去除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提高Mn(Ⅱ)初始浓度或吸附温度会导致去除率下降;而增加改性赤泥的投加量则能显著提升去除率,5 g/L时达到最大去除效率。此外,提高pH值可增强去除效果。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,表明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。通过XRD、FTIR和SEM-EDS分析改性赤泥吸附前后的物理化学特性,结果显示改性赤泥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。吸附过程中,—OH和C—O基团与Mn(Ⅱ)反应生成氧化物,揭示了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参与的吸附机制。【结论】提高温度不利于改性赤泥的吸附,而提高赤泥投加量、pH及延长吸附时间,均可促进改性赤泥对Mn(Ⅱ)的吸附作用且改性赤泥对Mn(Ⅱ)的吸附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共同作用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1-11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753K] - 吴林世;刘艳;陈婵;李巧云;王玲;黄雅奇;谢嘉浇;廖菊阳;
【目的】本试验旨在通过优化基本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组合,为溪畔杜鹃(Rhododendron rivulare)的规模化、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。【方法】通过系统地探索茎段外植体的有效灭菌方法、腋芽的高效诱导、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、壮苗策略的实施、生根诱导技术的完善以及炼苗移栽技术的改良,全面评估并量化各培养阶段的生长效果。【结果】研究结果显示,采用75%酒精浸泡30 s结合2%次氯酸钠消毒8 min的方案,能有效灭菌且对茎段伤害最小。在腋芽诱导阶段,WPM培养基辅以3.0 mg/L ZT与0.5 mg/L NAA的组合表现最佳。增殖培养则优选WPM培养基加入2.0 mg/L ZT、0.1 mg/L GA_3及0.1 mg/L NAA,实现了9.11的高增殖系数。壮苗培养阶段,WPM培养基结合0.5 mg/L ZT与0.5 mg/L NAA促进了幼苗的健壮生长。对于生根诱导,最佳配方为WPM培养基中添加20 g/L蔗糖、1.0 mg/L NAA、1.5 mg/L IBA及1.0 g/L AC,生根率高达80.09%。此外,在泥炭土、珍珠岩、河沙按2∶1∶1比例混合的基质中,炼苗移栽的成活率达到了83.33%。【结论】本试验成功筛选出一系列高效的培养基配方及栽培条件,显著提高了溪畔杜鹃的组培快繁效率,为其产业化、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并为同类植物的快速繁殖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范例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12-2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647K] - 张润钊;邵继海;洪美灵;李好;
【背景】硝化抑制剂能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硝化过程,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缓硝化作用引起的土壤酸化,但其对非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明确。【目的】探明稻田固氮蓝藻——类珠藻(Aliinostoc sp. YYLX235)对不同浓度3,4-二甲基吡唑磷酸盐(DMPP)的生理响应,以期为二者在稻田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指导。【方法】以类珠藻(Aliinostoc sp. YYLX235)为材料,通过对光合色素、细胞活性、抗氧化性及固氮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,评估其对DMPP的生理响应。【结果】浓度为25~100 mg/L的DMPP可以显著降低类珠藻YYLX235的细胞活性,抑制该藻的生长;DMPP胁迫能提高YYLX235细胞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,但降低藻蓝蛋白(PC)和别藻蓝蛋白(APC)的含量。类珠藻YYLX235的光合作用和固氮活性对DMPP胁迫响应灵敏,浓度为25 mg/L的DMPP可以显著降低YYLX235光系统Ⅱ(PSⅡ)的电子传递效率并抑制该藻的固氮活性;DMPP胁迫导致YYLX235藻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升高,细胞内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。【结论】DMPP对类珠藻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,能干扰其光系统Ⅱ电子传递,诱导藻细胞受到氧化性损伤,降低其固氮活性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24-3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869K] - 阳秀玫;禹霖;李建挥;舒东膂;严佳文;
【目的】系统挖掘钟花樱InDel位点,筛选具有多态性的InDel标记,并应用于钟花樱核心种质资源的脱氧核糖核酸(DNA)指纹图谱构建。【方法】以‘湘妍’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,利用Illumina平台对18份钟花樱种质资源进行重测序,利用Trimmomatic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,去除低质量数据,应用BWA软件与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,然后应用GATK软件检测InDel位点。利用Primer-BLAST设计候选InDel位点的聚合酶链式反应(PCR)引物,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进行PCR产物检测和分析。【结果】18份不同种源地钟花樱重测序数据经过质检过滤后,数据质控参数Q30平均值达到了91.10%,平均碱基数为11 124 455 100 bp,平均测序深度达到30×以上。共挖掘到InDel位点1 048 575个,其中插入位点共有583 382个,缺失位点共有465 193个,100 bp以上的共有2 640个。随机筛选了40个InDel位点进行引物设计及验证,结果表明31对引物具有多态性,多态率为77.5%。选用5对多态性好、分辨率高的引物构建了7份钟花樱核心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,得到汝城1号的DNA指纹图谱代码为1-1-1-1-2,莽山1号为1-2-2-2-1、新宁1号为2-1-2-1-1、东安1号为2-1-1-1-2、龙山1号为2-1-2-1-2、福建1号为2-2-1-2-1、阳明山1号为2-1-1-2-2。【结论】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挖掘钟花樱InDel标记,具有数量多、稳定性强和多态性高等优势,本研究为其他樱亚属植物InDel标记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,促进了樱亚属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的发展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34-4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341K] - 张力;杨吉龙;邓玮乐;李卫东;黄国林;唐桂梅;刘洋;何涛;符红艳;
【目的】通过对朱顶红‘糖果仙女’的鳞茎进行组培快繁技术优化研究,初步建立朱顶红‘糖果仙女’无菌培养体系,为朱顶红优质种球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,为进一步提升朱顶红的产业化生产水平奠定基础。【方法】以朱顶红‘糖果仙女’鳞茎为材料,采用不同的消毒时间、不同培养基配方等,探讨不同因素对朱顶红‘糖果仙女’外植体消毒、芽诱导、增殖及生根等的影响。【结果】不同的消毒时长对朱顶红‘糖果仙女’鳞茎的消毒效果存在差异,当以75%酒精消毒时间60 s, 2%NaClO溶液消毒12 min时,鳞茎的存活率最高,为73.3%;在不同培养基的激素配比中,鳞茎芽诱导培养基以MS+1.0 mg/L 6-BA+1.5 mg/L NAA+2.0 mg/L TDZ+1 g/L AC的诱导效果最好,诱导率达到75.32%;增殖培养基以MS+2.0 mg/L 6-BA+1.5 mg/L NAA+1.0 mg/L TDZ+1 g/L AC的增殖效果最好,增殖系数为5.28;生根培养基以MS+0.5 mg/L IBA+1.0 mg/L NAA+1 g/L AC的生根效果最好,平均生根数5.6条,平均生根长度6.4 cm,生根率达到了96.42%。【结论】朱顶红‘糖果仙女’无菌培养体系最适宜消毒方式为75%酒精消毒60 s+2%NaClO溶液消毒12 min;最适宜鳞片小鳞茎芽诱导培养基为MS+1.0 mg/L 6-BA+1.5 mg/L NAA+2.0 mg/L TDZ+1 g/L AC;增殖培养基为MS+2.0 mg/L 6-BA+1.5 mg/L NAA+1.0 mg/L TDZ+1 g/L AC;生根培养基为MS+0.5 mg/L IBA+1.0 mg/L NAA+1g/L AC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44-50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183K] - 何京姿;陈淼;陈润祺;李玉帆;
【目的】为满足长沙花卉市场对观赏百合的需求,筛选出适合在长沙地区栽培的优质百合资源。【方法】本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从栽培表现、观花性状、株型特征3个方面进行植株的表型性状调查,对引种的18个百合种及品种进行观赏性状综合评价。通过对一级指标(栽培表现、观花性状、株型特征)和二级指标(10个性状指标)分别进行赋权,最终确定10个性状指标的权重值,并对其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。【结果】根据赋权得分,病虫害及迫害情况、花色及斑点、叶密集程度、花着生姿态等性状权重所占比重较大,分别为0.681 4、0.586 0、0.590 7、0.218 0。基于此获得18个百合种及品种的观赏性状综合评价,并将这些植物划分为Ⅰ、Ⅱ、Ⅲ三个等级,该分级情况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。【结论】根据18个百合种及品种观赏性状综合评分结果,‘Secret Kiss’、‘红妆’、新铁炮百合和‘金百合橙’4个Ⅰ级品种栽培表现和观赏性状优异,可作为优良品种在湖南长沙地区推广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51-61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804K] - 刘娟;邓朴;胡国平;刘阳华;何振华;李珊珊;湛社铭;艾辛;
【目的】本研究旨在探究3种生物菌对萝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,以期为萝卜绿色科学栽培提供依据。【方法】以白玉春萝卜为研究对象,采用多黏类芽孢杆菌、枯草芽孢杆菌、不吸水链霉菌3种生物菌分别设3种施药量、3种施药方式和2种施药次数,测定萝卜软腐病发病率并进行方差分析,以研究生物菌对萝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。【结果】3种生物菌对萝卜软腐病防治效果为多黏类芽孢杆菌>枯草芽孢杆菌>不吸水链霉菌,发病率平均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6.40%、27.79%、37.50%,且施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。生物菌施用方式中撒施和浇施明显优于喷雾,其中多黏类芽孢杆菌撒施和浇施后的萝卜发病率小于2%。药剂施用次数无显著差异。【结论】多黏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萝卜软腐病防治效果稳定,多黏类芽孢杆菌的建议施用量为500~800 g/667 m~2,枯草芽孢杆菌的施用量为200~300 g/667m~2,推荐和有机肥混合撒施或穴施,可一次多施,以节约人工成本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62-6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99K] - 曾晓嫚;黄晖;陈海霞;蒋辉;
【目的】通过建立大花绣球‘蓝色妈妈’的高效稳定快繁体系,以提高其繁殖效率。【方法】以大花绣球‘蓝色妈妈’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,探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芽的诱导、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,以及不同移栽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。【结果】(1)诱导培养阶段,随着6-BA和NAA浓度升高,诱导率呈下降趋势,当6-BA为0.5 mg/L、NAA为0.1 mg/L时,诱导率最高(47.8%),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+0.5 mg/L 6-BA+0.1 mg/L NAA。(2)增殖培养阶段,增殖率与6-BA的浓度成正比,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+2.0 mg/L 6-BA+0.2 mg/L NAA,增殖系数最高为3.16。(3)生根培养阶段,随IBA浓度的升高,生长状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,当IBA浓度为0.4 mg/L时,生根率达100%(平均根长为4.07 cm,主根数为12.3);(4)在蛭石∶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∶1的移栽基质中,成活率达100%,植株长势强,株高和冠幅均高于其他处理。【结论】建立了大花绣球’蓝色妈妈’高效离体快繁体系,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67-7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41K] - 潘凯琳;郑怡鸿;赖俊翔;李智巧;姜发军;
【目的】本研究旨在评估壳聚糖(CTS)与γ-聚谷氨酸(PGA)作为絮凝剂对海水小球藻、杜氏盐藻、紫球藻三种海洋微藻的絮凝收获效果,并探究不同絮凝剂用量及投加次序对絮凝效率的影响,以期为开发环保高效的微藻收获技术提供参考。【方法】本研究采用CTS和PGA作为絮凝剂,对海水小球藻、杜氏盐藻、紫球藻三种海洋微藻进行絮凝实验。实验包括CTS单独使用以及联合PGA的复合使用,通过调整絮凝剂用量及投加次序,观察并记录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。【结果】对于海水小球藻和杜氏盐藻,CTS与PGA的联合使用显著增强了絮凝效果。其中,先投加CTS再投加PGA的复合方式表现最佳,海水小球藻的絮凝率高达96.62%,盐藻的絮凝率则达到87.54%。对于盐藻,在最佳投加次序下,CTS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50 mg/L(絮凝率为78.45%),PGA的最佳作用浓度为75 mg/L(絮凝率为68.92%)。对于紫球藻,CTS与PGA的联合使用及CTS单独使用均能有效提高其絮凝效果。其中,CTS单独作用时效果最佳,最佳作用浓度为150 mg/L(絮凝率为99.18%)。【结论】本研究表明,采用先投加CTS再投加PGA的联合使用策略,能有效提高三种海洋微藻的絮凝效果。这一发现为开发环保高效的微藻收获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,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74-80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200K] - 李宏祥;陈俐;王春发;欧阳艳;李建仁;陈友平;
【目的】为了探究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温度对猪血桃果实品质的影响。【方法】以盛花后3个不同采收期的猪血桃果子为研究对象,采用常温(25℃)和低温(5℃)2种贮藏方式进行采后贮藏,并测定不同采收期和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后果实的腐烂率、失重率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、可滴定酸含量、维生素C含量、果肉硬度、固酸比等7个品质指标;并用SPSS对不同采收期的7个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。【结果】与采收期Ⅱ和Ⅲ相比,采收期Ⅰ果实腐烂率、可滴定酸含量、果肉硬度在贮藏期低于采收期Ⅱ和Ⅲ,而果实失重率也显著低于采收期Ⅲ,但与采收期Ⅱ无显著性差异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高于采收期Ⅱ和Ⅲ;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期维持在4.37 mg/100 g左右;采收期Ⅱ腐烂率、果肉硬度、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6 d中均高于采收期Ⅲ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也高于采收期Ⅲ(除第6 d外)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,采收期Ⅰ>采收期Ⅱ>采收期Ⅲ。常温贮藏果实腐烂率、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低温贮藏;而低温贮藏能延缓果实腐烂和失重,并能维持果实较高的果肉硬度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、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。【结论】综上,采收期Ⅰ果实贮藏品质优于其他两个采收期。因此,建议猪血桃于盛花后第89 d采收。而低温贮藏可延长果实10~15 d的贮藏时间。本试验研究结果旨在为生产指导提供依据参考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81-8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648K] - 姚罗兰;李魁明;
【目的】科学评估该区域景观生态风险,对于优化大都市外围区土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。【方法】基于2000年、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,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模型,对土地利用变化下廊坊市北三县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。【结果】(1)2000—2020年期间,耕地和建设用地之和占总土地利用的95%以上,其中,耕地面积减少了23.01%,建设用地增加了104.57%;(2)2000—2020年,廊坊市北三县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呈上升趋势,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面积占比从71.61%降至30.85%,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占比从9.58%增至35.61%;(3)2000—2020年廊坊市北三县的景观生态风险均呈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,以“低-低”和“高-高”聚集模式为主。【结论】廊坊市北三县要根据生态风险空间差异,注重分类施策,推动区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90-97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2268K] - 吴为;武枫云;王雨琪;谢利辉;吴亚萍;
【目的】探究南通地区设施栽培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、形态及分布。【方法】在南通地区的六个县市区采集不同区域的设施栽培土壤,利用密度分选、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等方法对微塑料形态、颜色、含量等特征开展监测研究。【结果】南通地区设施栽培土壤中共监测到3种形态(纤维、薄膜和碎片)、4种颜色(无色、绿色、蓝色和黑色)、4种聚合物成分[聚丙烯(PP)、聚乙烯(PE)、玻璃纸和聚酯纤维]的微塑料,微塑料丰度范围为0~120个/千克,平均含量为35.8±27.3个/千克。其中小于1 mm的微塑料占比65.1%。【结论】南通地区设施栽培土壤环境中普遍存在微塑料残留现象,本研究结果可为明确设施栽培土壤微塑料污染状况提供参考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98-104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549K] - 兰峰云;方坤;刁兆轲;郝立莉;沈敬林;邹蒙;
【目的】本研究是为了解植物生长促进根际细菌(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, PGPR)在国内外研究现状,探讨PGPR在农业生产种植中的潜在应用和发展前景,包括其在植物促生、改善土壤质量以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潜力。【方法】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,利用CiteSpace等工具对发文数量与学科分布、发文国家及机构间的合作关系、发文期刊、主要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。【结果】主要发文国家包括中国、印度、美国、巴西和澳大利亚,其中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最为突出。主要发文期刊包括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、Applied Soil Ecology和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。此外,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,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氧稳定性、微生物生物量,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等10个方面。【结论】PGPR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,且研究主要集中于促生菌类对于植物根际群落以及菌群作用等方面。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包括菌剂对于植物根际群落、与其他农业技术的整合以及更深入的机制研究,以进一步推动植物栽培领域的发展。
2025年01期 v.12;No.45 105-11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911K] 下载本期数据